-
刺殺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的多旋翼無人機,被恐怖分子改裝后攜帶了C4炸藥。
-
2
無人機不像核武器那樣嚴重依賴鈾、钚等特殊物質,因此也更容易擴散。
-
3
隨著無人機的擴散,由它引發的恐怖襲擊、暗殺、干擾航空飛行安全的擔憂也在日益增多。
-
4
這些擔憂并非沒有道理,一次次經過改裝后的無人機襲擊事件表明,這些“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機器可能成為殺人機器。
2017年11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CCW)》會議上,放映了一個由埃隆·馬斯克創建的生命未來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提供支持制作的短片,這個名為《屠宰場》的視頻介紹了人工智能(AI)微型無人機如何殺人。
視頻中,由演示者介紹了一款名為Stinger的微型無人機——外型只有手掌心大小,能攜帶3克高爆炸藥,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精準識別目標,并飛到目標頭部位置引爆炸藥,一秒爆頭。
《屠宰場》視頻的內容只是一個虛構的事件,但卻是未來很可能出現的場景,因為在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參與的政治集會現場出現了無人機攜帶爆炸物進行刺殺的事件。雖然這次事件使用的無人機技術水平上無法與《屠宰場》視頻中的無人機相提并論,但已經預示這種刺殺技術上和運用上的可能性。
據新華社8月5日報道,委內瑞拉新聞和通信部長羅德里格斯4日說,當天在首都加拉加斯舉行的一場活動中發生針對總統馬杜羅的無人機襲擊,馬杜羅安然無恙。媒體報道稱,炸彈可能是由裝有C-4炸藥的無人機投放。
從事后媒體公布的一些視頻來看,這次襲擊的無人機是多旋翼無人機。
民用無人機變身“殺手”
美國《紐約時報》這樣描述刺殺事件:這似乎是一場像好萊塢編寫的暗殺事件,低空飛行的無人機攜帶了炸藥,半空爆炸,總統在保鏢的掩護下撤離現場,數千名列隊的士兵四處逃散,所有的這一切都通過現場直播展現在國人眼中。
委內瑞拉新聞和通信部長羅德里格斯事后證實,事發于8月4日下午5點41分左右,爆炸發生在馬杜羅所在的演講臺附近,幾架裝有炸藥的無人機引爆了演講現場。目前已造成至少7名國民警衛隊士兵受傷。
從事后媒體公布的一些視頻來看,這次襲擊的無人機是多旋翼無人機。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民用無人機,甚至技術更簡單的玩具無人機也采用多旋翼設計,在網絡購物平臺或實體店也都能買到。這種無人機的優點是機動、靈活,不需要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操作簡單容易上手。憑借著較低的技術門檻、低廉的價格、簡單的操作已經在多個行業迅速普及,在航拍、噴灑農藥、電力巡邏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
猶如菜刀和兇器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一樣,多旋翼無人機的具體用途也取決于使用者。易于獲取和改裝是多旋翼無人機的最主要特點。其價格區間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價格上非常“親民”,選擇的價格區間也非常大。在航空分析人士看來,相對于固定翼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技術比較簡單,價格低廉,消費級無人機多采用這種設計。
多旋翼無人機依靠多個旋翼產生的升力來平衡飛行器的重力,可以垂直起降、可以懸停,在一定速度范圍內以任意的速度飛行,基本上就是一個空中飛行的平臺,可以在平臺上加裝自己的傳感器,相機,機械手之類的儀器。
“可以加裝相機、機械手之類的儀器,這也就意味著相機、機械手可以換成是炸藥、炸彈甚至導彈,就像這次用于刺殺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的多旋翼無人機,改裝后攜帶了C4炸藥。”無人機技術專家王陵云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在伊拉克內戰中出現的簡易“察打一體”無人機,為了提高打擊精度,武裝人員還在手榴彈或簡易炸彈上的尾部安裝了羽毛球的尾翼。
其實在伊拉克內戰中,民用消費級多旋翼無人機就已經大范圍使用。攜帶照相機或攝像機的多旋翼無人機變成了偵察無人機,用于偵察或監視對方的部署、行動路線和武器裝備類型等;而經過簡單技術改裝的多旋翼無人機,可攜帶炸藥或手榴彈,從空中打擊對方的目標或人員,搖身一變成簡單粗糙的“察打一體”無人機。
更令人吃驚的是,為了提高無人機的打擊精度,武裝人員還在手榴彈或簡易炸彈上的尾部安裝了羽毛球的尾翼,提高手榴彈或簡易炸彈下落過程中的穩定性,進而更精確打擊敵人。
“多旋翼無人機不僅在民用領域廣泛使用,在不少國家軍隊中也大范圍使用。由于這種無人機體積和尺寸都很小,折疊后普通背包就可攜帶,深受單兵或連一級以下組織的歡迎,用途上也是集中于偵察、監視,”航空專家王亞男向澎湃新聞指出,“正規部隊很少將其改裝攜帶武器攻擊敵人,這是因為小尺寸多旋翼無人機載重量有限,手榴彈級別的彈藥威力太小,反而不如手上的支援火力。”
當然多旋翼也有尺寸更大的產品,市面上一些工業級多旋翼無人機載重量達到100千克甚至更多。“尺寸越大,載重量越大,改裝的空間就越多,如果武裝人員將其進行改造,除掉攝像機的重量,可以攜帶幾十千克的彈藥,威力非同一般。”王陵云向澎湃新聞指出。
在中東戰場,民用消費級無人機隨處可見,偵察、監視、對地攻擊,軍用無人機能干的事情,消費級無人機也能干。
“殺手”的擴散和升級
近年來,無人機的研制投入和采購需求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呈現出“飛入尋常百姓家”之勢。
無人機的核心要素是新技術,只要存在一定的工業基礎和工藝水平就可以制造出來,不像核武器那樣嚴重依賴鈾、钚等特殊物質,因此也更容易擴散。
根據無人機市場預測的相關報告,預計在2015年-2024年,10年間全球無人機系統市場價值合計將超過910億美元。其中,民用無人機將達到100億美元。
隨著無人機的擴散,由它引發的恐怖襲擊、暗殺、干擾航空飛行安全的擔憂也在日益增多。這些擔憂并非沒有道理,一次次經過改裝后的無人機襲擊事件表明,這些“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機器可能成為殺人機器。
2018新年伊始,隨著極端組織IS勢力消減,俄羅斯主力作戰力量逐步撤離,政府軍、各反對派、俄軍、極端組織IS各方力量此消彼長,敘利亞戰場局勢進一步復雜化。
從今年1月至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遭到多次無人機的襲擾,甚至還出現了當下軍事前沿正在探索的技術——無人機“蜂群戰術”,引發了防務界的關注和熱議。
俄羅斯駐敘利亞部隊擊落的無人機,相對于上面所說的多旋翼無人機,固定翼無人機的飛行速度更快,更好不好防御。
1月6日凌晨,駐敘利亞境內的俄軍防空系統發現13個小型空中目標(無人機)正在接近俄軍事設施。其中,10架無人機飛近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另外3架飛近塔爾圖斯港補給站,全部被俄防空部隊擊落和捕獲。根據公開的照片,參與襲擊的無人機是固定翼無人機,無人機攜帶了由炮彈改裝而來的炸彈。
這些無人機從氣動布局還是制造材料,技術水平都停留于航模水平,炸彈的尾翼也可以看出是使用塑料材料制造而成,總體性能與軍用級別的無人作戰飛機不可同日而語。
但即使性能無法與軍用無人機相提并論,其威脅仍不可小覷。“相對于上面所說的多旋翼無人機,固定翼無人機的飛行速度更快,更好不好防御,尤其是采用‘蜂群戰術’,如果沒有專門的防空武器或反無人機裝置,防御起來更容易手忙腳亂。”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洋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
經過作戰仿真試驗和原型系統演示驗證,無人機“蜂群”作戰能夠形成規模優勢,具有很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和任務完成能力。張洋告訴澎湃新聞,集群化(蜂群)是無人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影響未來戰爭制勝機理的顛覆性技術之一,敘利亞發生的多次無人機襲擾集群的技術水平也很低,但卻代表了低成本無人機“蜂群”化作戰的趨勢。
襲擊俄羅斯在敘利亞軍事基地的無人機攜帶了由炮彈改裝而來的炸彈,可見尾部安裝了塑料制成的尾翼。
令人擔心的是,非國家行為體的崛起致使情況更加復雜。2011年美國《紐約時報》曾援引軍事分析人員的話稱,美國將面臨來自裝備了無人機的軍事對手及恐怖組織的威脅。比起傳統意義上的恐怖分子,擁有武裝無人機技術或設備的非國家行為體,可以更容易地對目標國家實施遠距離攻擊等恐怖主義活動。特別是小型和微型無人機,既可以用來精確刺殺,也可以通過運載生化或核武器來制造大規模平民傷亡。
在無人機專家王陵云看來,無論是多旋翼無人機還是固定翼無人機,對付方法還是比較多的,最應警惕的類似于Stinger 的AI微型無人機或仿生無人機。“隨著無人機、微電子和AI技術的發展,AI微型無人機或仿生無人機技術上已經不存在大的障礙,尤其是一些軍用企業或者研究部門,已經研制出初級的仿生無人機。
據《華盛頓郵報》此前報道,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研發體積和飛行技能類似于昆蟲或小鳥、用于城市作戰的遙控無人機。報道稱,這種無人機重量很輕,將具備強大的自動功能,由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建議研發。它將可以在狹小空間內飛行,在城市中的最高速度將達到每秒20米。
幾種在研的仿生無人機。
“這些微型無人機或者仿生無人機,體積和尺寸很小,不好發現,也不好攔截,尤其是仿生機器人,由于外形像日常生活中的動物,如蒼蠅、蜜蜂、小鳥等,更不好分辨。如果這些機器人集成了高爆炸藥和AI技術,完全可以用于暗殺行動或者在戰場上殺害地方士兵。”航空專家王亞南說。
通過AI技術,無人機可以根據掃描人臉精確識別出所要刺殺的目標,而這種技術已經出現在我們日常所使用的手機上。伯克利大學教授、資深AI研究者Stuart Russell表示,微型無人機或者仿生無人機上應用的各種技術在現實中早已實現了比如說面部識別、自動跟蹤、自動避障等等現實中的無人機都能做到。
“這種具備自主決策能力的AI無人機一旦出現,將徹底挑戰人類倫理與道德底線。” 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高奇琦認為。
Stuart Russell在《屠宰場》視頻的最后提醒人們,想象一下,這些致命的智能武器一旦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可能造成怎樣的后果。
高奇琦在《人工智能:馴服賽維坦》一書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出現使科學已經從帶領人們走出黑暗時代的“賽先生”變成了力量極其龐大卻又似乎找不對方向的“利維坦”一般的駭人巨獸。如何駕馭這頭巨獸,降低系統性風險,將是全人類集體面臨的問題。
電影《黑鏡III》中出現了這樣驚人的一幕:外形像蜜蜂的無人機,通過人臉定位瞬間殺死了正在上課的一眾學生,場面血腥。
如果不加以控制,出現這種類似場面并非天方夜譚。令人欣慰的是,人類已經意識到了人工智能+無人機帶來的危害,至少在認識層面有了突破,至于如何制定國際法或者在軍控領域加以控制,只能在以后的時間推進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