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十月一了! 祝祖國生日快樂,但是工作還是要做的,文章還是要發的,話不多說進入正題今天給大家講解:竊聽手段的進化史,說到竊聽的進化史迄今為止可分為四個時期,接下來看詳情介紹吧!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竊聽裝置:礦石收音機
礦石收音機是最簡單的收音機接收機,包括長導線天線和選擇信號頻率的調諧器和檢波器組成的。因為檢波器可以使用晶體礦石,所以稱為礦石收音機。據說礦石收音機至今仍有可能被用作間諜。 由于沒有變送器,不需要電池和電能,反間諜組織無法檢測被監聽的頻率。
1914年夏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北部一個安靜的花園里,停著一輛不知名的馬車。這輛車配備了當時英國軍事情報局最先進的礦石無線電接收器,用來竊聽鄰近德國軍隊的無線電聯絡信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竊聽裝置:無線監聽/有線竊聽
把無線監聽引入竊聽似乎很困難。 破譯無線密碼顯然是這個信息工作的重點,但現在很多技術都用在我們的生活上。 例如Wi-Fi的802.11b標準采用的直接序列譜技術原本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事技術,它本身就具有防竊功能。
用金屬線連接麥克風和接收器的竊聽裝置被稱為有線麥克風。麥克風收集聲音,金屬線傳輸聲音信號,接收器放大聲音。有線竊聽器一般在新建或改建時埋設在建筑物內,如果沒有發現可以長期使用。蘇美情報機構常常利用為外國建設和改建大使館的機會,將這種竊聽裝置埋設在大使館內。
1985年,美國駐蘇大使館新館進行安全檢查時,在混凝土中檢測出了多個麥克風。里根1987年說:“美國除了全部拆除駐蘇新使館大樓外,別無選擇。整幢大樓竊聽器密布。”
有線竊聽的第二種方式是在電話等有線通信的設備和線路上追加信號監聽裝置,這種竊聽手法也一直持續到現在,“水門事件”是典型的有線竊聽。
冷戰竊聽裝置:無線竊聽
以前,竊聽收音機很笨拙,比如“金唇事件”,蘇聯為了接收美國大使館竊聽器的信號,必須在大使館對面偷偷建造大型微波接收機。
但1950年代,無線竊聽技術開始大步發展。遠程控制無線竊聽設備關鍵由小型拾音器(即話筒)、小型無線電話發射機和充電電池構成。“蟲戚”是這個時代竊聽器的代表作。那是kgb在1950年代中期廣泛應用的微型收音機竊聽器,體積只有火柴盒的大小,可以用汽車槍向竊聽目標外壁發射,超短波接收的聲音可以在直徑5英里的范圍內發射,靈敏度高的接收器接收。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很快開發出一種直徑為0.25厘米的無線電發射機,可以連續工作4小時,并可以使用微型電子集成電路向20米以外的地方發送信號。
到了20世紀70年代,無線竊聽技術取得了新的進展:首先,頻率已經超過了普通無線電的工作范圍;其次,射頻輸出功率降低到1 ~ 10毫瓦,使對方難以接收信號。第三,無線電波加密技術和無線遙控被廣泛使用。
目前,無線電遠程無線竊聽設備的已經日臻完善。如美國CCS公司的STG4003微型遠程無線監聽設備,體積僅有10×10×4mm,重量僅有3克,使用一節1.5伏的紐扣式電池供電,發射距離達200米,可連續工作48小時,遠程無線監聽設備話筒拾音范圍為20米。
1980年代至今的竊聽裝置:數據竊聽裝置/激光竊聽/手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國政府部門、保密部門、企事業單位都配備了電子打字機、計算機、解碼電信機、電傳機、保密機等電子設備。1983年1月,法國駐莫斯科大使館在修理電傳打字機時,意外地在打字機的電容中發現了一個復雜的電子竊聽器,它可以在信息被翻譯成密碼之前截獲信息。西德駐蘇大使館還可以通過解密通信機檢測出特別精密的電子設備,收錄大使館發往國內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