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蘋果、谷歌的“泄密門”愈演愈烈,鬧得沸沸揚揚,許多國內外媒體都在連篇累牘地進行報道和討論。網絡上,網民討伐聲更是比比皆是。一時間,蘋果、谷歌被推上風口浪尖,手機用戶的信息安全再次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
蘋果的傲慢,“門”前質疑多
近十年來,集市場萬千寵愛于一身,有關蘋果公司的消息都不絕于耳。針對“泄密門”,谷歌方面全盤交代了Android系統手機會追蹤用戶的位置信息,然而蘋果公司卻表現出一貫的傲慢。據媒體報道,蘋果創始人兼CEO史蒂夫·喬布斯以其一貫作風,在一封回復用戶問題的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沒有跟蹤任何人,各地流傳的信息都是假的。”這封電子郵件是國外的一家蘋果粉絲網站在周一曝光的。而對于用戶表示Android手機沒有跟蹤用戶的問題,喬布斯的回應是:“噢!他們確實在跟蹤用戶!”
其實,蘋果回應負面新聞一向比較滯后,2010年年初,蘋果供應商聯建科技中毒事件引起30多家環保組織關注。蘋果“在長達幾個月時間里,完全陷入了沉默”,直到2011年2月才作出回應。蘋果iPhone 4自去年6月份發布后就飽受天線信號差的詬病。但直到7月18日,才首次予以回應。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度?這與蘋果的產品和思維分不開。在蘋果眼里,只要產品做得完美了,其他一切都不是問題。滲透在蘋果公司文化血液中的理念有兩條:第一條是,我們的產品是最棒的;第二條是,如果不是,那么喬布斯能帶領我們做出最棒的產品。正是這樣傲慢的思維鑄造了這家終端航母,也成就了喬布斯個人。但看重產品高于一切的思維,對用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用戶的無奈,我的隱私誰做主?
當你還在智能手機上暢游移動互聯網之時,當你在用愛機為水電費、網購買單之時,誰曾想到自己的隱私包括年齡、郵政編碼、性別,還有估計的個人收入、婚姻狀況、有無子女、住宅情況等等都已成為他人的“囊中物”“盤中餐”?隨身攜帶的手機竟然成了跟蹤器?如此情形不再是偵探小說里的故事情節,而是活生生的現實。
對于手機用戶來說,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會弄丟了自己,因為有蘋果、谷歌隨時隨地跟著。“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豈不是沒有個人隱私可言了!”在不少論壇上,有關蘋果、谷歌的手機用戶表達了憂慮,質疑聲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網友評論,“一家企業做大了,用戶多了,問題也就隨之而來,某種意義上,用戶成了其追求利潤的犧牲品。”言語之中,透露出網民的心聲及對這些企業的不信任。
其實,移動互聯網之所以讓大家有興趣參與進來,關鍵是移動互聯網能帶來想要的樂趣、辦公的便捷及全方位的生活體驗。而填充著“泄密門”這樣的事件,無疑將使大量用戶倍感焦慮,從而引發對移動互聯網的質疑。
“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把用戶當成試驗對象,嚴重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是一種漠視消費者的‘小偷’行為。”業內人士認為,蘋果、谷歌在無消費者授權的情況下搜集行蹤數據于法無據。消費者應該聯合抵制使用該種產品,國家相關部門也應該出面維護本國消費者的權益。
事件追蹤,誰最該反思?
不光是蘋果手機被曝泄露隱私,谷歌手機也被曝有此功能。那么,他們收集這些信息有何用意呢?
據媒體報道,蘋果和谷歌收集這些信息的目的是要利用這些信息,加快進行智能手機定位數據庫建設,為網絡廣告行業提供服務,以便在手機定位服務市場上占得先機。這種擴張,使得很多公司都開始大膽地進軍隱私市場,就像A股正在聞礦起舞一樣,隱私成為智能手機和網絡公司熱捧的“金礦”。
但任何一種新發明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涉及到用戶的隱私。泄密門的出現,將讓許多公司正追逐的手機定位服務市場弊端暴露無遺,也是時候思考手機用戶隱私問題了。
另外,“泄密門”也反映出了當前互聯網企業發展中創新與安全之間如何協調的問題。拿蘋果公司來說,其創新的理念、革命性的產品引領了電子產品的潮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品牌形象無疑在大眾眼里也相當具有積極元素,它本身也代表著一種創新力,這也正是蘋果產品風靡全球的原因所在。但是,它忽視了在創新產品的同時去維護用戶服務,而這恰恰導致了目前狀況的出現。因此,企業在提供創新產品的同時,更應注重用戶的服務體驗,畢竟用戶體驗是檢驗產品和服務的基準。
(本文來源:通信信息報 作者: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