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警惕 商業秘密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體現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旦企業的商業秘密被泄露,將對企業的安全和利益造成難以預估的重大損失。然而商場如戰場,作為企業員工,稍有不慎就會泄露商業秘密,使競爭對手從中獲利,危害企業的合法利益。那么,您知道什么是商業秘密嗎?商業秘密泄露又有哪些危害呢?
案例一 某經濟學網站被發現刊登1篇內容敏感的論文,經有關部門鑒定,該論文屬于企業商業秘密。經查,論文作者為某大學在職研究生趙某,其同時也是某企業機關的科長。趙某在撰寫碩士論文時,利用工作之便,未經領導審批,擅自引用了有關涉密文件。論文初稿完成后,趙某將論文提交導師楊某審閱,但未說明里面引用了企業商業秘密文件。楊某提議將該論文向有關學術期刊投稿,雙方商定共署兩人名字。隨后,楊某通過互聯網電子郵件將文章投給某經濟學網站及4家學術期刊,造成泄密。事情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趙某黨內警告、行政撤職處分。對楊某進行通報批評。
案例二 在力拓案中,被告人胡士泰獲悉中鋼協當時在南寧召開會議,遂指使被告人葛民強、王勇等人搜集會議信息。并利用力拓公司在鐵礦石貿易中的優勢地位,從邯鄲鋼鐵公司商運科科長申強處獲取了南寧會議的相關信息和會議紀要。經鑒定,中鋼協南寧會議相關信息屬于商業秘密。 案例三 安徽某食品有限公司員工劉某三人,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與保密協議。后三人從該公司離職,并將所獲取的商業秘密提供給上海一家公司用于市場經營。安徽這家公司得知后起訴至法院。法院經依法審理判決各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22萬元。 不同泄密案件的共同原因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國際經濟發展逐步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一些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在參加會議、講學演講、撰寫論文、參觀訪問、提供咨詢、通訊聯系等合作交流中保密意識不強,缺乏清醒認識,只強調“開放”、“合作”,將外方視同自己人,單位內部一些要害部門部位任合作方人員出入,在召開內部會議時也允許外方人員旁聽,隨意向外方提供企業內部涉密資料,致使大量商業秘密于無形中被泄露。對外合作交流中發生泄密,歸根到底還是需要不斷加強內部保密管理,進一步完善管控措施,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泄密問題的發生。
破解難題: 01、認真評估,做好保密審查。 對于涉及商業秘密的項目,應盡量避免由外國組織、個人承擔或參與合作。 如必須由外方承擔或參與合作,則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報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不得擅自與外國組織或個人開展涉及國家秘密的科研合作。 02、規范審批,嚴格執行有關保密規定。 在參加國內外科技成果交流活動中,應嚴格保護秘密事項安全,不得提供相應信息資料。如必須要提供資料,要從企業整體利益和對外經濟合作的實際出發,嚴格保密審查。 在國內外報刊、媒體公開發表論文、論著、專業報告等,須由提供單位報主管部門進行保密審查,主管領導審批后報保密工作部門備案。 03、加強企業重點崗位人員保密教育。 在科技交流、合資合作和技措技改項目過程中,凡涉及秘密事項信息資料的,須與合作方和外來單位簽訂保密協議,明確涉密人員的保密義務和責任。 在交流會議結束后,要及時回收會議資料。 涉密科研項目的承擔、合作單位,要加強對項目保密管理的監督檢查。 涉密人員離職、離崗應辦理審批手續、簽訂保密承諾書,辦理涉密載體(含涉密電子文檔)、設備、物品、證件等的交接清退手續。